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温岭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温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04    来源:网站集群    作者:    阅读次数:

温岭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

委员会关于温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

审查报告

 

202134日温岭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温岭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审查了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温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市人民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基本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主要任务。但是,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部分经济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经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科技创新瓶颈更加凸显,产业数字化转型偏慢;城市能级品质有待提升,周边地区“虹吸效应”挑战更加严峻;社会民生事业的人均水平较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不少短板;社会治理能力还需增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对此,市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1年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精神,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积极可行。建议本次大会批准《关于温岭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的建议意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于“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细化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切实做好各专项规划和温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的对接工作。建立规划实施协调联动机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按时完成每个节点的目标任务。加强短期政策与长期目标的衔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狠抓落实。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构建“谋划储备一批、审核批准一批、开工实施一批、投产见效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精准对接上级规划,积极包装申报重大项目。盯牢项目落地工作,大力破解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推进铁路新区、城市新区融合创新发展,推动东部新区加快产能释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深化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合力攻关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坚持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抓好现代服务业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合提升工业园区、老旧工业点。加强信用温岭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坚持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全域改造步伐,继续延伸城市主干道路,夯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基础。强化重点商圈开发,优化城市业态,发展夜间经济,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注重城市风貌设计和管控,做好入城口节点打造和特色精品公园、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破解“桥头跳”、停车难、行车堵等现象。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深化城村两改,推进村庄整治,加强农民建房工作,统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四)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开展新一轮环境革命,扩大治危拆违、“两路两侧”整治成果,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持续抓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攻坚行动,提升污染综合防治能力,守好生态底线。加强近岸海域、水源地生态保护,完善污水管网体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供水区域一体化,提升水环境质量和用水保障能力。发展全域旅游,丰富乡村产业形态,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加快市粮食储备中心建设,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渔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渔场生态修复和振兴发展。

(五)坚持惠民利民,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持续优化义务教育校网布局,推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加强教育系统人才培养和管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办好养老、助残等民生实事。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依法治理,创新数字治理,开展“八五”普法,抓好重点领域安全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精密智控机制,打好疫情防控持久战,全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