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笔和相机记录人大发展史
发布时间:2009-08-18    来源:网站集群    作者:    阅读次数:

用笔和相机记录人大发展史


   地方人大成立30周年了,而我也与人大结缘21个春秋了。21年的风风雨雨,我用手中的笔和相机,真实地记录着温岭人大的发展史。

   重点工程跟踪报道

   温岭的洪涝灾害使历代温岭人民吃尽了苦头,打通江厦排涝隧洞是温岭人民800年来的治水夙愿。温岭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人大代表的呼声,作出了兴建江厦排涝隧洞工程的决议。1993年12月18日,这项顺应民心的工程终于开工了,温岭人民800年的夙愿开始实现了。1994年1月25日,我在《台州日报》发了一篇《800年夙愿实现在今朝》的通讯。从此,我一直牵挂着这项人大决议的民心工程,用文字和照片来反映它的每一步进展。1994年6月,我又在《浙江日报》、《浙江经济报》、《农村信息报》等报刊上发表《温岭排涝隧洞进展顺利》的消息,1994年7月26日《台州日报》也刊登了《情系排涝隧洞》的通讯。1995年6月,当排涝隧洞挖到1500米时,我又作了报道。1995年12月25日,《浙江日报》也在头版倒头条位置刊登《温黄平原治水曲》的通讯。1996年1月23日,正在病中的我听说江厦排涝隧洞导洞贯通的喜讯,急忙赶到办公室写好稿子,向各大主流媒体传真发稿,结果第二天,《人民日报》等报纸就刊登了《温岭江厦排涝隧洞导洞贯通》的消息。1998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岭国内最长排涝隧洞竣工》的消息。5月2日和5月9日,《台州日报》分别以通讯和图片的形式给排涝隧洞工程划上圆满的句号。1999年8月初在排涝隧洞建成后迎接第一个台风考验之前,人大常委会组织委员视察排涝隧洞,我闻讯后赶去拍照,结果照片在8月5日的《浙江日报》头版刊登。我还给《人民政权报》发了一篇《温岭人圆治水梦》的长通讯,这篇通讯还荣获浙江省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一等奖。

   石塘渔港防浪堤工程也是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决议通过的民心工程。根据工程进展,我经常性地进行跟踪报道,《加高夯实防浪堤》、《巍巍大坝立海中》等现场见闻和照片,先后被《浙江日报》、《中国海洋报》等报纸录用。1995年8月24日晚上,第7号台风登陆石塘,8月25日,我就与庄德震合作写了一篇题为《任凭风狂雨猛浊浪排空石塘防浪大堤岿然不动》的现场见闻,8月26日《浙江日报》二版头条刊登了,通过这篇现场见闻告诉人们,这项民心工程建成后第一次经受了台风的考验,发挥了作用,使渔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水上工厂盯牢报道

   温岭人多地少,河道纵横,民营企业发展迅猛。随着企业的快速膨胀,用地问题愈来愈突出,由于人多地少企业多的矛盾,不少企业动起了在河道上建工厂的脑筋,一时间,温岭水网地带的“水上工厂”似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横峰、城北、太平、泽国、大溪、城东、温峤、新河等8个街道、镇的几百户企业主,不顾《防洪法》、《水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竟购置旧水泥船,在河道上建起了“水上工厂”278座,其中重灾区是鞋业发达的横峰街道,涉及到该街道的西洋、下叶、石埭、方家洋、西塘、东塘、莞陈、下洋等10多个村。造一座“水上工厂”一般购置2至4艘旧水泥船,水泥船上加上水泥空心板,投资少,见效快,不用审批,一座面积120平方米的“水上工厂”,投资不到3万元。这些“水上工厂”大多是制鞋企业,还有发电厂、饭店、小商店和养猪场等。“水上工厂”的迅速蔓延,影响了台风汛期河道蓄水排涝,还造成河道淤积,河水污染,严重违反了《水法》、《防洪法》和《环境保护法》。

   2002年7月19日,我把自己采访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水上工厂”现象,向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梅友作了汇报,不料竟引起了林梅友主任和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7月23日,温岭市人大常委会马上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由林梅友主任带队,深入横峰街道对“水上工厂”问题进行了专门视察。于是,我就跟踪采访,拍了很多人大代表视察和水上工厂的照片。7月26日,《浙江日报》率先以《温岭奇观:工厂建在河道上》为题刊登了两幅人大代表视察水上工厂的照片。《台州日报》、《浙江科技报》、《法制与监督》杂志也刊登组照。

   视察结束后,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梅友多方听取意见,让代表们发表对“水上工厂”的处理态度,并写出了视察意见,要求市政府重视“水上工厂”问题,坚决予以拆除清理。为此,温岭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把“水上工厂”现象列入重要议题,作出了专项清理的决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13日,温岭市政府召开全市“水上工厂”专项清理工作会议,负责农业线的副市长陈理富亲自作动员讲话,统一思想,并制订了专项清理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强“水上工厂”专项清理工作的领导,市政府还成立了以副市长陈理富为组长,水利、公安、交通、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环保、工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清理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也建立了由行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班子,第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干部共同抓。与此同时,各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加强了执法监督力度,确保专项清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防止走过场,8月中旬,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梅友又冒着酷暑,带领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再次深入“水上工厂”泛滥的街道、镇视察,对执法进行跟踪监督,使一些不愿拆的企业主打消了侥幸心理。8月15日《浙江日报》又刊登了我的《温岭“水上工厂”要拆》的报道,紧接着《台州日报》、《浙江工人日报》、《浙江人大》杂志、《法制与监督》杂志也刊登了人大监督拆除水上工厂的照片。

   有人说:“法不责众。”但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违法必究”,看准的问题跟踪监督不放,使有“水上工厂”的镇、街道做到“发动到位、政策到位、清理到位”等三个“到位”。

   在“水上工厂”专项清理中,温岭市政府以《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引路,并在《温岭日报》、温岭电视台等当地新闻媒体上发布《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清理水上“船屋”的通告》,还在各镇、街道张贴了2000多份《通告》。横峰街道召开村两委、全体党员、青年妇女、民兵连长会议,全面动员,整体联动,一户一户做细工作。大溪镇经过工作,率先在8月23日完成“水上工厂”拆除任务。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还对这次专项清理实行跟踪监督。责成水利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各镇、街道也组成监督组督查“水上工厂”主自行拆除。横峰街道成立了5个工作组,分片包干负责,对各个水上“工厂”的清理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督检查。经过3个多月的监督,全市278座“水上工厂”终于全部拆除了。于是,我又动笔写了一篇总结性的《278座“水上工厂”大拆除》的通讯,在《人民代表报》、《台州日报》、《浙江人大》杂志上刊登,这篇通讯后来还荣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二等奖”、“台州市第五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二等奖”。

   典型代表轰炸报道

   温岭人大代表的事迹让我愈写愈激动,愈写愈感动。

   “西瓜皇后”林燚是我一直崇敬的人大代表之一。以前,她一直很低调不肯报道,可我总不断地挖出她的新闻眼来。2008年1月,我写了《“西瓜皇后”三农情》的长篇通讯,在一个月内先后被《浙江日报》、《人民代表报》、《农村信息报》、《台州日报》、《浙江科技报》、《温岭日报》、《光明日报》、《法制与监督》等报刊作了报道,为林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大造了一把声势。林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我又从不同角度去报道她在瓜棚田头抗灾的事迹。今年五一前夕,得知林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我兴奋得连忙写了《“西瓜皇后”林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通讯,发到《中国台州网》上,随后《新华网》陕西频道作了转载,《中国妇女网》也及时上了网。

   “西瓜大王”彭友达也是我笔下的典型人大代表。彭友达还没出名时,是我第一个去采访他,并写成《群众富了,我才高兴》的长篇通讯,在《浙江日报》上发表。后来,他把西瓜种到广东、海南,我又写了《“西瓜大王”南国情》。再后来,他把西瓜种到缅甸,我跟江连秋一道又写了《温岭农民追着太阳种西瓜》的新闻。2005年五一前夕,彭友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我又及时写了《为让更多瓜农得实惠》的长篇通讯。

   《教育战线的拼命三郎》的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才锜、《壮志未酬誓不休》的全国人大代表林华中、《选民相信我,我掏心给选民》的温岭市人大代表林作尧、《带领群众科学养殖的好代表》的台州市人大代表李宗林、《心中装着夕阳红》的台州市人大代表林莲娣、《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温岭市人大代表蔡梅林、《平安“水鬼”》的浙江省人大代表郭文标、《锅王》的浙江省人大代表陈合林、《小康路上领路人》的温岭市人大代表李庆庭、《为了曙光更辉煌》的温岭市人大代表江夫友,等等,等等,都是值得我用心去写作、用心去拍摄的人大代表。

   关注民生及时报道

   21年来,温岭市人大关注民生的新闻我及时报道了一些,《人民监督敢叫板》——监督土地出让金、监督乡镇财政赤字,《情系人民》——人大信访为民排忧解难,《构建代表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创建基层人大代表工作站,《夜访屠宰场》——建设放心肉工程,《374双眼睛盯住21个民生焦点》,《治理洋垃圾》等镜头,至今还历历在目。

   1999年7月7日夜里9时半许,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梅友与副主任带领城建工委副主任周根梅等人一道,趁着夜深人静,驱车悄悄来到温岭市松门镇生猪定点屠宰场。

   林梅友看了这里的设备后,问值班人员:“你们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没有?”值班人员还不知林梅友的身份,打量了一下说:“我们每天夜里11点开始,要杀170多头生猪,任务比较重。”“听说你们杀猪要先用电击昏,这样对肉质有没有影响?”“我们这里是机械化作业,确实选用电击昏生猪,但用电击昏后,刀要准要快,如果不准不快,放血不干净,容易造成肉质有影响。”“那好,你们要尽量改进作业方法,向老百姓提供优质放心肉。”林梅友还看了这里的化粪池,对现场清洁程度非常满意。临走时,值班人员才知道林梅友是该市人大主任。

   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从1999年4月1日开始,温岭市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可部分人大代表反映生猪定点屠宰有不完善的地方,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林梅友十分重视,便与市政府一道召开部分代表座谈会。会上,大家反映的问题大致相同。林梅友决定到现场走一走,督促做好生猪屠宰工作。7月7日夜8点,林梅友等一行先到石桥头、东浦屠宰场,得知这两个场都到凌晨1点以后才开始屠宰,接着走向机械化生产的松门定点屠宰场。夜里10点30分,他们来到箬横屠宰场,又来到屠宰场对面的河岸上,闻一闻附近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深夜11点钟,他们又驱车赶到新河屠宰场,这里刚开始屠宰生猪。林梅友要求检疫员把好生猪检疫和猪肉抽检两道关。
 
   第二天一早我去上班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去采访,然后写成《夜访屠宰场》的稿子向报社发稿,稿子见报后,群众有了知情权。

   2008年年底,听说人大代表一盯一工作相当突出,我就派办公室吴敏力去参加会议,然后再深入代表中详细了解。稿子写好后,我作了一点修改,并把题目改成《374双眼睛盯住21个民生焦点(重点工程)》。元旦期间,这篇稿件先后被《中国人大网》录用,广西、北京等多家人大网站相继作了转载;《台州日报》、《温岭日报》、《法制与监督》等报刊也在重要位置刊登。

   发掘第一依法报道

   21年的报道我深有体会,人大的报道都要依法报道,而且要寻找全国典型的、全国第一的新闻进行报道。

   2006年2月,温岭市人代会率先全国设立“公民旁听席”,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历史性的镜头,照片被《人民日报》采用。

   2003年9月17日,温岭市横峰街道一个村的农民在温岭第一个依法罢免“村官”,我赶去采访,第二天的《浙江日报》文配照作了报道。

   2005年9月,滨海镇人大代表第一次行使“约见权”,约见负责交通、城建的副市长,就滨海的自来水引水工程、石松一级公路接口等问题,要求副市长表态落实。

   2008年3月11日,温岭市人代会首次进行现场直播,我赶到东辉公路拍摄市民观看电子大屏幕的实况,《浙江人大网》当天就将照片上网了。

   2006年2月,温岭市人代会首次对部门预算进行专题审议,我及时作了报道,《台州日报》、《人民代表报》相继刊登。

                                               (金宗炳)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