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点赞!地方人大创新“三问一评”监督机制协同治理实践研究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网站集群    作者:供稿 | 法制和监察司法工委    阅读次数:

近日,由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指导,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征集活动中,《地方人大创新“三问一评”监督机制协同治理实践研究》在全国参选的715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2)”!


2021年,温岭市充分发挥人大对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的监督作用,将平安创建“顽瘴痼疾”由人大立项,创新开展“三问一评”监督机制助推平安建设工作,压实市级职能部门在平安建设工作中主体责任,打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新格局。


充分发挥人大对平安建设的监督作用,聚焦全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分析全市平安建设问题短板,把民转刑命案防控、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42项短板问题纳入重点监督事项项目库。“十四五”期间,每年根据工作实际,从项目库里选取若干项重点工作予以立项,开展“三问一评”监督。通过人大代表“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并对重点工作及其承办单位进行年末“集中评议”,实施针对性、跟踪式的刚性监督,形成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工作联动、平安联创良好局面。


2021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把10人上居住出租房安全管理、“厂中厂”隐患整治、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两客一危”车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渔船安全隐患整治等六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纳入首批“三问一评”监督事项,分配给6个代表小组开展分组监督,推动重点领域平安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一是实现了建督共融,拓展人大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在连续多年开展“一府两院”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把代表分组监督工作整体延伸到平安建设领域,一方面进一步督促各责任部门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推动解决平安建设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夯实平安建设的工作根基;另一方面推进了代表小组履职尽责,助推中心工作落实,不仅为监督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实践素材,也拓展了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实现了责任重构,充分凝聚部门合力补齐短板。纳入”三问一评“监督的事项往往涉及多部门监管,各责任部门职能相互交叉存在“监管缝隙”、管理盲区,容易出现牵头部门缺位、安全隐患无人管控等问题,极易诱发“一票否决”事项,亟需落实牵头统筹监管责任。通过“三问一评”监督,使六大重点监督事项都明确了相应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细化了监管任务清单。           

三是实现了体系重建,形成条抓块统协同治理格局。在“三问一评”监督前,各责任部门未能从实现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去思考精准治理的良策,往往存在着与镇(街道)联动不到位、条块脱节的问题。“三问一评”监督机制使各责任部门牢固树立起“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理念,从严落实重点监督事项平安创建责任分工,形成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协同治理格局。

四是实现了流程再造,构建行业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围绕六大重点监督事项,各责任部门打通信息壁垒,综合分析研判处置风险隐患,特别是强化了源头治理,把重点监督事项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平安创建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了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构建了“监测-预警-处置-反馈”为一体的大平安风险闭环管控机制。


▲2022年5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明连出席“三问一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对接会。

“三问一评”监督机制助推平安建设创新经验被浙江人大、浙江法制报、台州政法等媒体平台宣传推广,已被中共台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台州市法学会确定为2022年度法学研究课题。

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探索、巩固深化“三问一评”监督机制,把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整治、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卫生医疗机构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等四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纳入监督事项,以更强的担当、更实的举措、更严的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