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狄德兴的带领下,就我市东部一体化战略下的临港经济发展状况深入调研,全面梳理“港产城渔文旅”等各项规划布局方案,并在9月27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提出“三港”并举、向海图强的临港经济发展建议。
松门、石塘沿海自古就是渔船作业和商船来往的停泊避风和交易补给基地,岸线集聚了一批优质港口,龙门港货运吞吐量稳步增长并达现状条件上限,以礁山港、中心渔港为核心的沿海区域被列入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半岛旅游强势崛起。今年8月,市委作出《关于构建“两城两湖”发展格局,谱写“两个先行”温岭篇章的决定》,实施东部(经济开发区、松门镇、石塘镇)一体化发展, “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成为打造温岭经济未来增长极的战略抉择。
我市渔港渔船规模庞大,有中心渔港(含石塘、箬山港区)、钓浜渔港、礁山渔港等6 座国家级认定渔港, 2020年在册渔船2288艘,国内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数、总吨位数均为浙江省首位,也是台州唯一拥有远洋渔船(32艘)的县市,渔业实际产值近两百亿。浙江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列全国十大水产市场,渔货加工、冷链物流、渔需物资、休闲渔业等均有相当规模,松门、石塘半数人口从事涉渔产业,渔业经济有着全链发展的厚实基础。
龙门港区具备集疏运条件相对较好、紧靠台州沿海产业带、与宁波港距离适中且通关便利等优势,货物吞吐量连年增长,尤其是集装箱业务增长迅猛。自2017年12月开通宁波港内支线集装箱业务以来,集装箱吞吐量由 2017 年的 0.7 万吨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55.6 万吨,年均增速139%,位居台州六港区(头门、大麦屿、海门、健跳、龙门、黄岩)集装箱吞吐量的第二位,涵盖了水泵机电、汽摩电器、塑料鞋帽等多个工业品类,2022年累计581家企业(温岭约占一半)从龙门港出运,并可望于明年开始实施口岸开放。
温岭是制造业大市也是外贸大市,泵与电机、机床工具、汽摩配件、鞋帽服饰占规上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二,其工业成品适宜装箱外运,经济开发区等近港腹地货源充足。船舶修造业一度成为支柱产业,造船品类以散杂货船、集装箱船、原油船、甲板货船等常规船型为主,同时具备建造化工船、科考船、工程船等高技术船舶能力,2020年造船完工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在浙江造船业中存在比较竞争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有千年曙光园、大奏鼓、箬山石屋群等一批高等级单体旅游资源,石屋精品民宿集群被誉为“中国民宿第三极”,“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在华东地区有着较强品牌影响力,一批重大旅游设施项目即将落地建设。
调研组认为,我市的临港经济呈现三大特征:渔港渔船规模大,渔业经济提质增效慢;货港等级规模低,集装箱业务增长快;岸线旅游资源多,海洋旅游开发潜力大。据此建议,按照东部一体化战略部署,发展临港经济应当立足地域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货港、渔港、旅游港一体化发展格局。即依托台州港“一港六区”布局和货运“弃陆走水”导向,扩大龙门港区等级和规模,做强货港经济;依托渔业基础优势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拓展和提升渔业全链产业,做优渔港经济;依托独特且丰富的山海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招引力度,做大旅游港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