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横镇人大主席团 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是一项宣传人大职能、展现代表风采、提升法治意识的基层活动,是推动代表履职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增强代表与群众联系,助推广大学生群体了解人大知识的重要渠道。近年来,箬横镇人大主席团不断探索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新方式、新形式、新途径,进一步增强人大知识进校园的普及力度,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关切度,丰富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进一步弘扬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群体对人大工作的了解,起到了良好的推进实施作用。结合全镇推进人大知识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以期优化提升人大知识进校园工作的效率水平,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一、基本情况 箬横镇人大主席团自2018年开始,以箬横中学为试点单位,组织开展人大知识进校园主题活动,在校园内设置了人大知识普及室,室内添置触摸屏,其上可见与电脑公司合作制订的人大知识模块,涵盖人大制度、历史、他国横向对比等内容,供学生系统了解人大知识,并组织学生代表旁听人代会讨论等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大知识进校园的形式,形成了多样化的宣传动员方式,取得了良好实效。 实践证明,在人大工作新形势下,开展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群体关心时政知识、积极参政议政、培养法治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增强爱国热情的有效之举,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也是拓展人大职能,提高与基层群众代表沟通交流渠道的有效方式。 (一)完善硬件设施,长效科普宣传。在开展人大知识进校园期间,积极与学校沟通对接。以箬横中学为试点单位,一方面,在学生图书室增设了人大知识普及宣传室,将人大的基本职能、架构、规定、履职等作为重点宣讲内容,先后采购了人大知识相关图书和杂志,丰富相关知识内容,定期更新、定期跟进、定期宣传;另一方面,组织人大代表、人大主席团相关领导赴学校开展针对性宣传,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科普知识等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知识,进行了针对性地讲解沟通,并结合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乡村振兴”等热点,通过游戏知识介绍、课本知识联系讲解等方式,进一步推进相关知识融入到讲解中,进一步提高宣传实效。 (二)创新载体平台,增强宣传质效。强化对载体平台创新提升,丰富宣传的渠道,采取视频触摸方式,将人大相关知识等内容制作成可读视频、电子书等方式,在触屏上滚动播放,并开设了多个专栏,对人大建设情况、历史沿革、重要背景、时代意义等进行了充分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人大的建设历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大知识的了解,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试听试图直观宣传体系。同时,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积极向学校教师推送人大知识专题视频课件等,引导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人大知识专题讲座,编制人大知识小故事、专题文章等予以推介,向广大师生宣传人大的相关知识,起到了寓教于乐、教书育人的实际效果。 (三)邀请代表旁听,积极动员参与。加大对学生参与人大日常活动的积极性,在开设人大代表联络站期间,安排学生志愿者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沟通活动的接待工作,帮助人大代表共同倾听民生民意,充分了解全镇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增强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主动开展人大相关履职的学生参与活动,组织学生代表旁听镇人代会,并参加分会场讨论等活动,充分感受参政议政的环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智慧,助力其了解人大工作,参与全镇发展,提升思想意识,形成了从娃娃开始抓起的工作格局。目前,镇人大共组织学生15人次参与旁听镇人民代表大会,并在镇人大代表活动中邀请了学生代表参与,同时组织开展人大分会场讨论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二、人大知识进校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是加强基层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参政意识、大局意识的重要方式,起作用已经尤为凸显,得到了广大学校师生的普遍认同和肯定。从目前推行的人大知识进校园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部分代表对人大知识进校园认识不足。在推行人大知识进校园过程中,部分人大代表对履职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少数进校园活动准备不够充分,在学校宣传教育时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的质量,同时对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缺乏较为科学的统筹规划,致使少数代表在开展活动期间热情不够高。 二是少数学校对人大知识进校园重视不够。少数学校仍以义务教育、应试教育为主导方向,对人大知识进校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支持镇人大开展宣传科普室建设方面积极性不够高,少数数目更新较慢,图书的内容质量不够贴近学生实际,在组织开展课件宣传中,部分学校教师对人大的日常职责、定位、功能等认识不够清晰,宣传讲解不够到位。 三是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在年度开展的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中,多数活动以集中宣传为主,通常在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配合开展人大知识宣传,致使宣传活动偏少、宣传质量不高;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之间的对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研究分析不够细致,研究讨论人大知识进校园不够常态化,导致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存在滞后性。 (二)宣传活动还需进一步丰富 一是宣传形式较为单一。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相关形式多以讲座、座谈为主,开展的宣传以局限于在校园内的课堂宣传居多,宣传的形式仍以传统形式为主,灌输式、书本式教学较多,实践锻炼式教学偏少,组织学生集体参加人大履职的活动不够常态化长效化,直观感受人大履职和作用发挥的活动仍需要进一步丰富。 二是宣传媒介还需拓展。虽然开通了电子化宣传平台,但通过网络开展宣传的质量不够高,新平台的利用率偏低,创新研发的网络多元化产品不够多样,多数情况下以转载、链接等方式引用上级的相关宣传产品,对切合本镇人大工作实际的宣传作用不够多,对当前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动漫宣传等电子媒介开发不够深入。 三是宣传覆盖面不够广。多数情况下,在宣传中以讲解人大的本职工作为主,宣传对象以镇内高中学生为主,在宣传学校的安排上不够合理,没有针对小学、初中学生推出不同的宣传文案,存在宣传覆盖不够平衡的现象。 (三)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多数情况下以年度计划方式予以明确,虽然规定了每年度必须开展相关活动,但对活动具体流程、经费保障、参加人员等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在镇人大主席团内部还没有做到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相关保障等足额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难以保障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关于提高人大知识进校园质量的几点建议 人大知识进校园是一项常态长效的日常性工作,也是地方人大增强基层沟通交流、提高履职水平的重要方式,为更好推动此项活动向纵深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统筹推进 当前,我镇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分层分类的宣传指导,统筹推进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强化系统谋划,组织开展年度人大知识进校园的规划计划研究,在年初由镇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通过年度进校园宣传计划,并纳入到镇人大代表履职考评范围,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宣传节点、宣传形式、讲座人员、投入经费等事宜,丰富宣传质效和形式,提高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系统性、统筹性和指导性。二是加大代表培训,组织镇内各领域行业内的代表,组织开展人大知识进校园专题培训指导,结合全镇当前发展实际和学校学生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人大知识及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实用性知识的宣传讲解,讲授宣传培训的具体内容,并对人大知识进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各界代表主动走入学校开展宣传。三是加大沟通对接,积极与镇内相关学校进行对接沟通,常态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支持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镇人大与学校共建等活动增强双方联系对接,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学校人大知识科普室的建设管理,采购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图书,形成合力助推宣传的浓厚氛围。 (二)提高宣传质量,丰富活动形式 宣传的对象是宣传的核心和重点,必须切合进校园的宣传主体为学生这一实际诉求,推出多种宣传形式,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尽可能增强宣传质量。一方面,开展多样化活动,坚持把人大履职与宣传活动相联系,依托镇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主题活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契机,组织学生代表积极参与到人大代表履职的全过程,通过实践认知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人大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另一方面,开发多样化产品,结合本镇人大工作实际,组织开发人大知识进校园专题课件、电子软件等,植入到电子媒介中;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有奖竞答、学生竞猜、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以“人大知识我知晓”为主题每年度开展1-2次全镇学生参与的活动,并设计制作适宜于低年级观看的动漫视频、适合高年级学习的本土科普读物等,进一步丰富宣传产品,提高学生对人大工作的认知。 (三)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工作质效 提升人大知识进校园的质量,关键是要完善规章制度。一是要建立代表参与机制,实行人大代表年度分年度参与人大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考核机制,在代表任期内每人至少开展1次以上的进校园宣传活动,并将代表的宣传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代表档案管理,推动代表主动参与履职。二是强化活动保障机制,党委政府为人大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经费、时间保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将人大知识进校园宣传作为学校年度重点考核任务之一,形成全力助推人大知识进校园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三是完善活动宣传机制,进一步开展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的宣传报道,组织对有特色、有亮点的工作进行报道宣传,并在年度代表履职过程中进行推广实施,每年评选、推送一批典型案例,并邀请代表进行典型宣讲,形成榜样带动力量,进一步凝聚信心,增强代表履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