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室”的实践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网站集群    作者:    阅读次数:


 

新河镇人大主席团

   

为有效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径,新河镇人大联合法庭、人民调解组织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这既拓展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内涵,又构建了“人大代表+”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工作格局,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与提起诉讼之间的有效衔接。现工作的设立背景、机制保障和深化完善等方面工作做些思考和探讨。

一、“诉调对接”设立的背景

早在2018年,新河镇塘下人大代表联络站就约请新河法庭以“庭前调解”的方式,化解了一起“老大难”矛盾积案,开启了“诉调对接”工作雏形。随着形势发展,辖区内各人大代表联络站相继涌现此类纠纷调处的成功案例。由此,我们分析认为,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诉调对接”工作室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时代有背景。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步走、阶段性目标,通过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彰显“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当前社会正处在改革开放深水区,经济发展关键期,产业提档转型期,乡村振兴实施期,美丽建设推进期,更是基层社会各类矛盾频发期。人大代表身处镇(村)一线,理应紧跟时代脉络,发挥人大优势、主动担当有为,有效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来,义不容辞地助力和谐社会建设,为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稳、百姓生活好、国家事业兴”贡献人大智慧 。

(二)党委有期待。管理的主体具有单一性,而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现在的社会管理已向社会治理迈进。在“治理”过程中要体现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法治与德治、管理与服务、常规管理与非党规管理的“四个统一”。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的领导、培育、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一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公共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布局合理,公共权力结构优化,民主发展,法治健全等基本特征,最终实现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目标。这不仅是一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新期待,更是人大围绕党委工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新的发力方向,在构建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村(居)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在和谐氛围中让人民感受到美好生活。

(三)自身有深化。我市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早,作用发挥明显。新河人大代表联络站虽然也通过几轮的整合升级,但“服务群众,紧扣民生”主题始终未变。按照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代表联络站“六个一”(组织一项专项调研、盯牢一项民生重点、助推一项中心工作、实施一项跟踪监督、化解一项矛盾积案、开展一项专项培训)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坚持和深化“坐站接待和出站走访、载体创新和内容实效、大局要事和百姓小事”相结合方式等工作要求。新河镇人大及时总结塘下站、高桥站等开展“庭前调解”成功做法和经验,审时度势地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模式,2020年7月在长屿人大代表联络站实施“诉调对接”工作,我们就研究出台人大代表联络站《诉调工作对接规程》,落实和深化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内涵。

(四)代表有基础。我镇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确大多是由村(居)干部、行业能人、企业主、乡贤等构成,都来自村(居)一线。他们熟悉乡土风情、民风民俗,在百姓中有威望,群众认可度高。新河的各级人大代表共141名,其中32名镇级人大代表、9名温岭市级人大代表、1名台州市级人大代表是在册人民调解员,拥有省二、三、四级人民调解员共4名。这些熟悉人民调解业务能力和技巧的人大代表,就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底气。

(五)百姓有需求。“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选民和接待群众中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受理纠纷,利用 “诉调对接”一站式服务,积极进行普法宣传,主动调处矛盾,以案释疑,解决群众困惑和难题,做到“法、情、理”三者有机统一。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其活动载体和平台作用,及时梳理汇总、主动形成合力,促进诉求解决,促进邻里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切实增强身边群众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些都跟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为民服务本意相吻合,跟人大代表的实效履职相契合,跟人大代表的发挥作用相融合。

二、“诉调对接”运行的机制保障

如何规范“诉调对接”工作的有效运行和衔接?那就要有必要的工作规程予以固化,切实做到“四有”:

(一)有章理事

新河人大出台了《关于印发新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矛盾诉调对接”工作规程》(新人大【2020】6号),人大代表联络站“矛盾诉调对接”工作做到有章理事。文件明确“诉调对接”工作要坚持“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纠纷解决机制,深化完善矛盾多元化解机制,遵循“调解优化,平等自愿,实事求是,高效便捷”的工作原则,明确受理四类纠纷:

⑴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纠纷。

⑵存在“民转刑”重大风险的纠纷。

⑶容易激化的邻里土地类纠纷。

⑷重大信访类纠纷及涉及政府职能类纠纷。

不受理三类纠纷:

⑴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纠纷。

⑵财产权属、身份关系确认纠纷。

⑶其他不适用于委托调解的纠纷。

通过“协同调解、移送调解、提请调解、委托调解”等四种形式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形成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各职能调解及仲裁等部门相互协同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实施“成功调解、自行和调、调解失败”等三种处理方法。通过建立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定期会商机制,实现“诉调对接”同建共管的新格局。

(二)有人干事

“诉调对接”工作室设立后,人是关键因素。我们根据实际,建立了三支队伍。

⑴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设立专人负责协调日常工作。

⑵组建以法庭,人民调解专员等矛盾纠纷调解人员库,实行订制式服务。

⑶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公益律师等)+村干部+公安+司法+行业专业人员等组成一支咨询授助队伍。

(三)有钱办事

“诉调对接”工作室的设立、运行经费,纳入镇级年度预算,在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和人大工作经费中列支。镇人大对人大代表联终站的专职负责人给予一定经济报酬,对参与“诉调对接”工作的非政府工作人员予以一定工作经济补贴。

(四)有规成事

对在“诉调对接工作室”达成人民调解或《调解协议书》,由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失败或当事人拒绝调解的,任何一方可以即时提起诉讼。

三、初步成效

新河人大开展“诉调对接”工作以来,共接待选民63人次,共受理、对接、解决25起。各地也相继涌现出“巾帼调解室”、“巡回法庭”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载体。据统计,全市近3年来 42家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1436批次4268人次,协调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1094件,成效有三:

(一)主动彰显人大担当,拓展了人大工作新主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正在启动,人大代表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更重。代表在固定活动日外,通过深入到群众去,服务群众体察民情,了解人民所需所想,及时有效掌握反映的各种问题,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作为和担当,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诉调对接”工作的实践,赋予了人大代表更多学习、履职的机会,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学习法律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呈现出代表服务本土化、工作实效化。

(二)快捷化解矛盾纠纷,切合了群众生活新美好。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不被烦心事所困扰,不被身边事所愁眉,不被困惑事所懊恼,让群众过好日子,是群众安居乐业的现实需求,对美好生活追求。群众坐在代表桌前讲事情,亲近感强,交流顺畅,沟通方便,让讲法有了力度、讲理有了深度、讲情有了温度,既能让群众有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又能构成和促进和谐邻里关系。

(三)有机提升普法成效,展现了和谐社会新风貌。

“诉调对接”机制的形成,有效引导群众选择“以调为主、调判结合”的多元化解方式,努力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最终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于基层”。在普法讲理的同时享受“法治”成效,积极调动群众自发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增强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共同守护培育良好“法治”环境。

四、三点建议

“诉调对接”是一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一项人大工作实践的主动创新,是一项服务为民的有效举措,是一项制度再造的集成工程。下一步工作如何深化完善?我们建议如下:

(一)重在统筹谋划。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开展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不只是一项人大工作载体的主动探索,而是围绕基层治理目标任务,由人大主导的一项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方法路径的创新,极富现实意义。由此,我们建议市委政法委要牵头统筹,做好设计,分类引导,靠前指挥,有效协调,主动参与,组织出台“诉调对接”市级制度性文件,制定相关考核奖励制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为“诉调对接”工作提供人力、财力、智力支持,形成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亮点。

(二)实在系统集成。借助市级矛盾纠纷调中心工作平台,融通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工作职责,统筹人员配置、福利待遇、经费保障、智治数字等设施建设。积极支持人大的工作探索,由繁就简地优化工作流程,因时而变,因势而进,因地制宜,完成系统整合,制度集成再造,共同打造工作新品牌。

(三)效在完善提升。各级人大和相关组织要以整体、前瞻、开放的思维和发展眼光及“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理性地完善提升其方式路径、工作机制、服务保障等工作成效,主动有位,全力有为,有序畅通衔接,展示“重要窗口”,实现社会治理模式新突破。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