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温峤镇温峤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撑着雨伞,踏着千年古街的石板地,向目的地“陈泰祥”走去。
据明《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温岭街,在十八都峤岭,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陆路通乐清、温州,北水路通路桥官河,东陆路通本县、黄岩。贾舶交会,人烟辏集,实一大市镇云。“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唐代诗仙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一诗中的“海峤”指的便是此地。古街现存建筑多建于清及民国,呈南北走向,全长约一千五百米,是目前温岭唯一幸存的比较完整的千年古街。
老字号“陈泰祥”便位于这千年古街上,它是一幢欧派民国老房,前店后坊,俨然一座民国商户大院。温峤人对这里更多的记忆是老卫生院,但其实,最早这里是一家酱酒坊,由陈伯泉修建而成,后由政府改为温峤镇卫生院,卫生院迁走后便一直空着,直到2016年,温峤镇政府才着手对其进行修缮。
在陈泰祥的店铺大门正上方挂着一块石匾,“陈泰祥”三个金色大字显得格外气派,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进门,左边的柜台上摆满了各色的温峤老酒,恢复了酱酒坊的最初功用,当“陈泰祥”对外开放后,访客就可以在这里买到正宗的温峤老酒了。右边的房间里面陈列着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全部出自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宝祥之手。在后面的院子里,代表记忆中的“吊瓶室”“会诊室”都变成了陈列室,展示着温峤镇的古老传说、历代名人及作品。据温岭街修缮与保护工作负责人介绍,在“陈泰祥”完全修缮后,这里将变成一个温峤文化传扬地,向来访者展示千年古镇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陈泰祥”的二楼、三楼是主人的卧室、会客室、储物间,保留了原始的空间特征,通过修缮,也还原了部分当时的风貌。
十五届、十六届市代表陈钢激动地说道:“这样的老街修缮,让我们这些极力向市里争取修缮经费的十五届代表们感到欣慰,也让我们对温岭街的发展充满期待。”同时,代表也建议在修缮、修复过程中要多使用老物件,例如旧石板、旧的家具,尽最大可能恢复原貌,彰显当时的风俗与特色。
(温峤镇 蒋佳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