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我市乡村普法工作审议意见
发布时间:2018-12-11    来源: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阅读次数:

 温人大〔2018〕54

 

市人民政府:

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普法办罗华樟主任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全市乡村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自“五”普法开展以来,市人民政府精心组织实施温岭市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认真贯彻落实《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和保障作用,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普法氛围不够浓厚,普法实效有待增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进一步推进全市乡村普法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有力推进普法工作。乡村普法是“七五”普法的重头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普法工作能否深入,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对普法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乡村普法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以上率下,引领普法工作。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明确责任清单,加大督导力度,压实普法责任。要千方百计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普法工作,形成合心合拍合力推进乡村普法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机制,有序推进普法工作。要按照“七五”普法规划,统筹安排普法工作计划。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突出重点、把握节点,有序推进。要完善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普法工作典型经验总结与交流,凝聚共识,增进协作。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综合考核指标要进一步量化,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法治指数”等更加明确的普法考核标准和更加完善的实效评价制度,在工作评价上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要完善保障机制。继续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普法阵地建设、维护、改造及普法队伍经费。要完善“三治融合”机制。以乡村普法为抓手,持续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基础。

(三)进一步务实创新,有效推进普法工作。要创新普法理念。实现从侧重一般法律知识普及到着力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的转变,从宣传法律条文到培育法治信仰的转变。要创新普法形式。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普法,激发群众的学法热情,增强普法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创新普法载体。积极发挥人口聚集、流动量大的文化礼堂、便民服务中心、楼宇广告、公交移动电视屏等宣传阵地和窗口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着力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影响社会,达到渗透式普法效果。要创新普法内容。围绕基层突出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让每一次矛盾纠纷的化解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通过宣传直观、形象、鲜活的典型案例以引起群众的共鸣,引导群众发自内心地尊崇法治、信仰法治。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于三个月内报市人大常委会。

                                                                    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2018年11月2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