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一直都在门口打着转,就像是一个不熟练的球员带球入筐,每每要进球了,却总是因为小小的偏差,而功亏一篑。
不过从6日开始至10日,温岭已经连续5天平均气温≥22℃,这也告诉我们,温岭在气温的反反复复中,终于入夏了!
刚来的夏天显得格外清秀可人,气温不高不低,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而天气清爽可人的时候,自然会让人生出岁月静好的感觉。
市气象台说,本周的这种凉爽好天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天多云到阴,夜里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30℃;周六,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气温23℃~29℃;周日,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22℃~28℃。虽然相比前几天,这周末的最高气温会稍微高一点,最高气温会在29℃~30℃,但因为升温幅度只有1℃~2℃,所以我们的感觉并不会非常明显。
继上个双休日高考后,这个双休日中考就要开始了。每年到了这时,总是学生最紧张的时候,多年的苦读到了最后检验的时刻,大家都好好加油吧。好在今年老天还蛮照应的,高考期间温岭天气不错,眼下看来,中考期间,温岭的天气也不错,只是稍微有点闷热。
下周一开始,温岭将开启雨水随机模式,并一直持续到端午小长假。下周一到下周四,空中阴云偏低,见到太阳的几率偏低,而且雨水会不定时地到来,可能上午还是大晴天,下午就大雨“哗哗”了。而接下来,大家最要提防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雨天气。
市气象台预测,接下来7天,温岭天天都是“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雨”,被下到的地方很可能雷电交加,雨水滂沱。不过,好在夏天的雷阵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局地”性比较强,经常会“东边日出西边雨”,说不定隔一条街你就被划分在大雨区之外了。
说到“局地雷阵雨”,这也是夏天天气的一个专属词。“局地”是气象上的术语,就是“局部地区”的意思;局地雷阵雨,也就是局部地区有雷阵雨。
对于天气预报的“局地”,曾经有一个冷笑话——老奶奶问孙子,局部地区在哪儿啊?天气预报整天说那里不是刮风就是下雨,那里好可怜。其实,局部地区类同于个别地区,有一定的模糊性,是受科学技术制约,预测能力局限性的产物。
局地雷阵雨最主要的特征是,它不是由大的天气系统、大的雨带造成的。夏天,某一个地方,甚至可能是范围很小的一个地方,近地面空气很热。热空气向上运动,碰上高空的冷空气,冷暖交汇,雷电、大风、暴雨甚至冰雹就会在那块区域出现了,气象上也把这种天气叫作“强对流”。
因为很难确定,到底哪一块区域的热空气最“踊跃向上”,所以,夏季雷阵雨经常会只出现在“局部地区”。局地雷阵雨很难防,这些天,大家出门不妨多带一把伞吧,晴时遮阳,雨时挡雨,非常实用。
上周日入梅 比去年早了10天
紧接着6日温岭入夏后,7日,省气象台宣布全省入梅了。这也意味着,一地阳光的日子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
虽说,今年入梅比往年略微偏早3天左右,但比去年足足早了10天,去年是6月17日入梅。今年也是近10年来,与2013年并列最早入梅的一年。入梅最晚的是2009年,直到6月20日才入梅。
温岭平均入梅时间一般在6月13日前后。一些气象专家表示,浙江今年梅雨来得有点早。当然还有更早的年份,1954年5月18日,全省就入了梅,也有些年份一反常态出现“空梅”,变成了“梅子熟时日日晴”。
作为初夏到盛夏的过渡,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梅雨季是一段不容忽视的日子。而除却“典型”和“非典型”,梅雨自身也有丰梅、空梅、迟梅雨、倒黄梅等多种形态。
关于黄梅天,民间有种说法,如果气温超过30℃,空气湿度又特别大,那就是“热黄梅”,反之则是“冷黄梅”。
纵观接下来的气温,22℃、23℃、28℃……已经快6月中旬了,温岭还没出现过几个最高气温超过30℃的日子,每到傍晚还都是凉意袭人。那么,这样算不算是“冷黄梅”呢?
微博上,有天气爱好者对此作出了解释:通常情况下,梅雨季前期一般不会很闷热,所以还不能得出“冷黄梅”的结论,具体要看接下来梅雨季的天气情况。
不过,不管梅雨“典型”还是“非典型”,“冷黄梅”还是“热黄梅”,也不管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段由初夏到盛夏过渡的日子,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来说,梅雨季的来临,也意味着真正炎热的夏天就快来了。
温岭进入雷暴高发期
雷雨、雷阵雨、雷雨、雷阵雨……进入梅雨天,雨自然不会少。但看着天气预报,除了“雨”字,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雷”。
梅雨是冷暖空气对峙在江淮流域的结果,一旦对峙得激烈,雷电就会“噼里啪啦”登场。所以每年6月入梅后,是温岭一年中最容易出现雷暴的一段时期。
就如下个星期,基本天天都会有雷电。
温岭每年打雷闪电的日子有不少,所以我们有时对雷电也不是那么在意,但雷电的灾害要比很多人想象的厉害。雷电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冲击电流可以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培。释放的热能量,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至数千摄氏度以上。
所以,接下去几天,万一遇见打雷,大家千万小心,尽量躲在室内和车里,不要站在大树下,也不要冒雨狂奔。
螳螂露脸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上周六,我们已经进入夏天的另一个新节气——芒种。芒种是一个主要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的三候(古人把每一节气分成三候,每候五天)也都与昆虫和鸟类相关。
初候“螳螂生”,意思是进入芒种节气的头5天,螳螂会出现在田间地头,开始精神抖擞地寻找和捕捉害虫了。
二候“鶪(音同‘橘’)始鸣”。鶪鸟就是伯劳鸟,再过5天就要欢快地歌唱了。
三候“反舌不声”。反舌鸟是一种能模仿其他鸟鸣的鸟,据说能够唱出120多种音调。到了芒种节气的最后5天,它们就开始噤声,一言不发,直到明年春天。
伯劳鸟和反舌鸟,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但是夏天的螳螂你倒是可以试着去找找看。还记得小时候,夏天时,男生们喜欢抓它来吓唬女生,看到螳螂歪着头,瞪着大大的眼睛,挥舞着像镰刀样的前脚,胆小的女生会被吓得“哇哇”叫,男生则为自己的“英勇壮举”得意起来。对不少人来说,或许,这也是夏天的童年记忆吧。
不过,看到螳螂最好不要抓。这不仅因为它是益虫,按照法布尔《昆虫记》里的说法,螳螂是一种很难对付的小昆虫。“它如针的硬钩,可以用镰钩去钩你的手指;它锯齿般的尖刺,可以用来扎、刺你的手;还有那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被它夹住了手,滋味可不太好受啊!”
夏天是昆虫最活跃的一季,除了螳螂外,蝴蝶、蜻蜓、知了、天牛、蚱蜢等也会活跃在阳光下、露水里。接下来的日子,去草丛里看看螳螂怎么捕捉猎物,趁大雨来临前去看小蚂蚁怎么搬家,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乐趣,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重温一下,就好像回到小时候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