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两会会客厅】创新转型:跨越发展原动力
发布时间:2015-03-10    来源: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阅读次数:

 

  

  嘉宾:人大代表管敏成(台州豪贝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协委员李丹佳(市招商局局长)

     人大代表林于法(太平街道三星桥村村委会主任)

     政协委员林水红(城南镇兰公岙村村委会主任)

   王 悦/文  朱海伟/图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温岭撤县建市20周年。
这一年以来,我们谋发展促转型,找良机求突破,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当前,台州市提出了建设“一都三城”的重大战略,如何在台州都市区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各项工作上争先进位,是摆在我市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作为一个工业强市,求改革求创新求转型,是我市在新一年里避不开的话题。
昨晚,温岭日报、温岭新闻网的《“两会”会客厅》“融入台州都市区,争先进位再出发”第二期访谈启动,围绕“创新转型”的话题,四位嘉宾谈转型升级、谈招商引资、谈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我市在目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良策。

  转型创新,还需解放思想放开双手

  主持人:今年年初,2015中国泵与电机展览会在市会展中心开展,不少外商慕名而来,成为我市开年的一大盛事。我市的泵与电机产业正做大做强,大溪镇作为中国水泵之乡,不少企业的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名声在外。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仍有很多企业徘徊在低、小、散边缘,发展遇到了瓶颈。能否请各位代表、委员,结合自身了解到的情况,谈谈当前企业在发展中尤其是突破转型升级瓶颈中遇到的问题?企业该如何迈出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管敏成: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打造了水泵、电机、工量刃具等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一批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特别是水泵生产,名扬国内外,对整个温岭的企业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基地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1. 土地要素制约、土地价格太高、土地资源紧缺等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留得住人才,发展就有希望,但目前温岭存在高层次人才吸引不了、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留住人的方法还不够多等问题。3.服务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完善,审批手续需要简化,这些服务对企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4.在社会治安方面,村梗地霸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方面要下大决心整治。5.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大力度,否则严重影响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6.职工子女上学的问题没有解决,政府要为职工子女的上学等在政策上提供方便。
目前企业生存碰到的问题比较多,政府也已经加大力度扶持企业,提到的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李丹佳:在平时跟企业接触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转型升级,但实际上,为了提供利润空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一步一步也在做着转型升级的事情。温岭的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土地成本较大、资金方面比较缺乏等,让温岭在技术、人才方面呈现短板。生活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导致我们在引进高端人才、高新技术方面有一些困难。此外,对企业转型升级来说,产品同质化的竞争、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保护、企业的劳动力不断提升,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

  企业要转型,政府来帮忙

  主持人:企业要摆脱低、小、散的发展路子,寻求转型突破,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多的“温岭品牌”。而除了自身寻求发展路子之外,也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扶持与帮助,政府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在扶持政策、资金保障等方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管敏成:土地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希望政府在规上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等在用地价格方面给予倾斜、在用地数量方面给予保证。此外关键还要打造服务平台、人才引进平台,两个平台同时抓,完善奖励政策,做到多指导、少处罚,提高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李丹佳:这次参加两会,作为政协委员感受比较强烈的是,政府在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政府应该在政策的保障、环境的打造、服务的优化上,更好地承担与落实,助推企业更加顺利发展。如项目的审报批、中级人才管理、一线技术工人的招聘与培养、职工生活配套的需求满足等。
主持人:说到政府如何服务企业,那就不得不提一提行政审批制度方面的问题,项目迟迟难以落地,一份申报文件上交后就没了下文,去年以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是被不断提及的话题,审批手续繁琐、各部门难以协调等都是横在项目落地前的几个难题,请问各位尤其是企业家,在行政审批方面有没有遇到过一些麻烦?我市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林于法: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里目前项目的审批进度比以前快多了。而有些速度比较慢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涉及到国土、城建、水利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经常会有“冲突”。相关部门应将平时这些积累的矛盾汇总,把共性问题梳理一遍,由政府召集部门人员、相关专家、项目代表等,系统性地解决,不要“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通过上下联动,解决个人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此外,工作队伍要转变观念,要多为老百姓着想,项目经办人员要有责任意识与全局意识。相关部门对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获得老百姓认可的项目经办人给予奖励,鼓励积极性,这对办事的速度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选好招商项目,助推经济转型

  主持人:有人说,温岭的产业已经有一定基础,甚至这几年还出现有外迁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温岭到底还要不要招商?
管敏成:温岭是需要招商的,但是温岭招商的优势并不太大。温岭老板多,把这些老板都留住了,温岭的经济肯定能发展。目前不少企业家外流,等于说浪费了资源。我们把外面的资源招进来,却让自己的资源流失,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当然,温岭几个比较短板的产业,在招商的时候要留意。同时也要慎重招商,很多企业打着投资的名号,为了圈地、骗取贷款,最后一走了之,给温岭的经济带来风险,这一问题下一步在招商方面要特别关注。
林于法:招商肯定是需要的,温岭是一个有活力的地方,招商首先要把自己的环境搞好,包括硬环境与软环境,这两个环境搞好了,招商就不需要这么“吃力”了,好的项目自然能吸引过来。此外,在招商引资方面也要慎重,招商要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确保招来的都是“品牌”,影响并带动温岭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对招商的优惠政策需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防止一些人钻了政策的空子,占了优惠的便宜。因此既要招商,又要把住招商的质量关,才能真正把有品牌的外商招进来。
李丹佳:无论是作为招商局局长,还是政协委员,还是温岭人,我都是一个观点,认为温岭应该招商,从各种市内外的例子来看,我们更应该重视招商引资。在把关方面,我市2015年将会出台更多政策,其中有个政策叫做《项目评估准入机制》,所有的招商项目将有一个规范的评估,在评估之前有一个严格的门槛,评估项目能否引进不单单由政府说了算,人大、政协、企业的行家里手都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从而来把握项目质量。同时,还要开展产业链招商。很多人认为,泵与电机、汽车零部件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但近几年机床工具的发展在温岭非常迅猛,在这一块我们抓住产业链招商,跟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品牌形成对接。
说到温岭在招商上的优势,温岭在区位上来说,与上海、杭州等地相比,并不具备太大优势,在人才、技术方面也处于劣势。但是在与企业对接方面,我们发现,温岭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一是产业支撑配套优势,大溪有水泵,钱江摩托也带来了几千家摩托车配件企业的发展,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对我们招商引资有着很大的帮助。第二个优势是逐步完善的区位交通优势,目前我们第二条高速公路已经在建了,高铁逐步拉近了人才、技术到温岭的距离,区位优势逐步在改善。另外,我们有温岭企业家资源的优势、发展空间的优势等等,如何发挥这些资源、平台的优势去招商,这也是我市整个招商团队在2015年需要做好的工作。

  现代农业转型,把客人引进来

  主持人:除了工业需要转型升级,农业同样需要寻求转型与突破。从去年开始,兰公岙村的旅游火了,市民们从四面八方往兰公岙涌,去那里看花看水享受农家乐,这个小小的村子一时炙手可热,林水红委员作为兰公岙村的村委会主任,请问兰公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林水红:2011年,村里就确定了发展方向,把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目标,结合本村的土地资源,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经营。在2012年,村里种植了大棚樱桃与杨梅,可以赏花又可以采摘,今年就可以对外营业了。利用生态资源环境,对村里一条长2000多米的枫杨溪进行整治,开展水上游玩项目等等。此外,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创办了温岭首家股份制合作农场,让村民土地进行入股,进行保底流转加分工,提高了村民在这一方面的积极性。
主持人:兰公岙的乡村旅游发展也把眼光瞄向了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建设,从全市层面来看,农业观光园遍地开花,去年,大溪投资3.5亿元,打造“现代农业航母”,这个一向强工业的镇也将目标瞄向了现代农业,请问农业观光园的建立,到底能给当地发展带来什么好处?
林水红:可以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的整体效益会得到提高。此外还能带动当地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兰公岙樱桃采摘和寨门马鞭草观光的时节,就吸引了将近20万的游客到我们这里,带动了当地村民收入及农家乐的餐饮生意,土地租金、摊位费、停车费等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管敏成:农业观光园对整个温岭来说是个短板,它将对整个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因此首先项目要选得好,方向要明确,搞得要有特色,能吸引人,把温岭的第三产业作为一个特色打响。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