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关于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探索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30    来源: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温岭市人大常委会    阅读次数:

 

松门镇人大主席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张德江委员长今年5月在浙江调研乡镇人大工作时强调“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让乡镇人大代表更好地发挥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独特优势。”这对乡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密切程度,关系到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人大代表如何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当前人大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利于提高代表的履职水平,增强他们的履职意识。本文以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为主题,以松门镇为样本,对松门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现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改进的方向进行思考,以期进一步健全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一、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松门镇现有镇人大代表96人,其中干部代表14人,约占14.58%;工农代表77人,约占80.21%(其中村居主要干部58人,约占60.42%);专业人员代表5人,约占5.21%。从结构比例可以看出,我镇人大代表大部分为工农代表,身处基层工作第一线,与群众联系较为密切。闭会期间,他们结合本职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为群众办实事,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呼声,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代表意识不断增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镇人大代表通过参加代表小组集中视察、专题调研、走访、接访、电话联系等方式,积极主动深入群众,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换届以来,我镇人大代表共接待选民164508人次,受理选民反映的意见和问题145件。如2013年“5.15”、“7.6”两次暴雨致我镇部分农田受淹,癩头屿区块瓜农潘夏生等15个农户反映瓜田受淹是开闸排涝不及时、道路施工阻塞河道排水等原因造成的。镇人大代表王苏友、张荣海、王德法等认真倾听瓜农意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化解了多起群体上访事件。二是代表为选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高。镇人大代表根据自己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整理、归纳,在镇人代会上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案,并做到跟踪监督建议案办理落实情况。据统计,换届以来,我镇人大代表在镇近三年的人代会上提出建议案72件,已经落实完成的23件,正在落实过程中的19件,难以解决作出解释的30件。三是镇人大代表努力服务中心工作大局,在“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中,镇人大代表担任81条河道的监督员,代表们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积极提出意见建议,有多名代表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五水共治”和河岸拆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镇人大及时交镇政府办理,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的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人大代表,如林冬才、乐海波、朱志富、陈方云、陈林君等。实践证明,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可以拉近乡镇人大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群众认识人大、关心人大、支持人大工作。

当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的代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人大代表是职务,但代表又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许多代表工作没有办公场所;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方面,过去是有组织的联系多,代表个人联系少;有的代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或是工作忙,或者长期外出,或者是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者是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就是人民群众,不存在联系、不联系的问题,所以联系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致使在参加视察、座谈、会议等活动时,旁观其他代表提出建议意见,心中有想法,但却是一言不发,提不出建议意见,当“开会代表”。

二是联系方式不够规范统一,缺乏常态化的制度安排。从组织角度看,以前我们由于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重视不够,又缺少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和规范统一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致使该项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从代表自身角度看,由于没有组织上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加上镇级人大代表大部分来自村居,身处基层,有的代表在政治理论水平、履职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尤其是缺乏收集、归纳、整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能力;有些代表缺乏联系群众的经验,对接待选民有畏难情绪,怕接待后许多问题接手过来又解决不了,尽量回避减少麻烦;有些代表缺乏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抓不到问题的要害,建议说不到点子上,导致无法提出有水平、高质量的建议意见;部分代表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清楚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致使部分代表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各种保障措施不到位。从组织角度看,镇人大平时对代表小组活动要求不够高,每年安排镇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只有1-2次,加上有的代表小组组长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难以保证负责召集代表开展活动,因此镇代表参加集体组织活动次数少。从物质保障角度看,镇人大代表活动在财力物力等物质保障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从时间保障看,有的代表由于外出、家庭事务、单位业务忙等原因无法保证活动时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次数就更少。

二、探索建立健全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新机制

(一)探索创新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机制

基于镇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我镇人大主席团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张德江委员长在浙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各级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乡镇人大工作的部署,在前期走访调研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底召开镇人大主席团会议,讨论形成共识,决定探索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机制,以规范统一的方式、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保障措施促进代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

具体做法:我镇所有选区创建73个代表联络室,将联络室设在各选区所在村部和单位,公示代表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把人大代表权利与义务、镇人大代表联络室活动制度等上墙。镇人大主席团发出了《关于创建镇人大代表联络室的通知》到各选区,并召开镇人大代表会议,动员、部署代表联络室的创建工作,给全体镇人大代表配备了履职记录本,发放代表接待选民登记表。同时,镇人大主席团要求代表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接待联系选民活动,要求担任村居干部的人大代表结合周三办公日制度,将每周三确定为选民接待日,并把接待选民登记表及时上报到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主席团对代表在联系和接待群众时受理的涉及相关部门的事项,做到一个月之内进行交办落实。

同时,我镇党委高度重视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工作,专门召开管理区党工委负责人会议,部署此项工作,要求各驻村干部负责各村的镇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创建工作,并抓好代表活动的开展。有了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使我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各村(居)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大力支持,落实了工作场所;对个别在创建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各管理区党工委的重视和相应的工作,解决了问题。到7月底,我镇人大代表联络室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截止八月底,我镇人大代表到代表联络室联系和接待选民活动,有12位镇人大代表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群众要求解决的事项共16件,镇人大主席团及时交办代表反映的建议、意见,并且对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跟踪督办。例如,7月份,我镇人大代表王苏友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鱼粉加工行业重组过程中多次出现群众集体上访事件,镇人大副主席王永华组织了5名人大代表,通过走访镇政府及多家鱼粉加工企业,听取意见,协调各方冷静处理问题,妥善化解矛盾,并建议镇政府暂停所有鱼粉加工企业证照验审,集中精力搞好企业重组工作,促成了该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再如,我镇人大代表林冬才在7月底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81省道过境段朝阳路口机动车闯红灯情况比较严重,导致发生多起交通事故,镇人大主席团马上落实交镇交警中队办理,通过镇交警中队与市交警大队沟通联系,市交警大队答复今年9月份在此路口安装测速监控装置。

(二)健全完善代表工作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力保障。为了保障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后能有效运行,我镇人大主席团根据《代表法》及《浙江省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条例》等有关规定,分析过去我镇人大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制度、镇人大代表视察制度、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镇人大代表联络室活动制度等十项工作制度。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我镇探索建立了邀请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与人大工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邀请部分代表列席镇人大主席团会议、政府重大事项听证会、公民代表旁听镇人民代表大会等。这些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镇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畅通建议意见反映渠道,架起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工作保障机制。此外,我们还建立了驻联村干部和镇属部门联系镇人大代表工作机制,通过驻联村干部的工作以及镇属部门加强与镇人大代表的联系和沟通,健全了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代表的积极作用,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镇公安、国土、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积极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如松门国土分局7月份邀请代表召开涉土事项意见征询会,有40多位镇人大代表参加,征求到村级土地复垦整治、老年公寓建设、用地指标、村庄规划、村民建房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意见50多条,对代表提到的部门办事作风问题,镇人大主席团交相关部门办理落实。

(三)完善代表培训机制

加强人大代表培训,是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镇人大组织召开代表培训会4次,内容包括如何写好议案建议、如何审议财政预算、法制讲座、先进代表履职报告等。如今年7月份,我镇组织的镇人大代表法制讲座,邀请了市明权律师事务所主任蔡福友律师主讲,蔡律师在讲座中讲解了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并与代表们开展了讨论互动,内容深入浅出、简单易懂、操作性强,代表反映良好,许多代表提出要多举办类似的培训会。只有完善代表培训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从而促进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开展。

三、健全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健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人大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乡镇人大主席团与同级党委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宪法、法律职权范围内开展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有力的政治保证。另一方面党委重视人大工作,就会有力促进人大工作的开展。我镇党委今年把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镇党委工作总体部署之中,专题听取镇人大主席团关于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情况的汇报,使我镇人大代表联络室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只有党委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才能更好地使党委的工作意图通过法律途径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意愿,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二)必须明确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

健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必须明确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要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规范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畅通民意的表达和反馈渠道,尤其是加强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把重心放在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上;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保障制度,包括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时间保障,如加强乡镇人大组织建设,探索代表选举开展候选人教育、履职承诺,确保代表活动经费等;建立代表联系群众的监督约束机制,包括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向人民群众报告工作等。要对镇人大代表在联系和接待群众时受理的事项及时交办,注意跟踪督办,力促问题解决。

(三)必须把握三个关系

健全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必须把握三个关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的关系。建立镇人大代表联络室是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规范统一的形式,是一种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可以弥补代表履职、作用发挥、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但是,这项工作在实践中肯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因此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在探索中健全运行机制,从基本的要求做起,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提高。二是点和面的关系。抓好几个代表联络室的点并不难,但要全面高效运行也不容易,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注重点上经验总结,推动面上提高,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三是形式和实效的关系。建立镇人大代表联络室,解决了代表办公无场所问题,使代表名正言顺挂牌上岗,大大提高了代表的履职意识,使群众有事能找到代表反映情况和要求。由于镇级人大代表自身工作、生活、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方面因素差异性较大,如有的代表接待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整理资料并上报,有的代表虽履职热情很高,但文化程度不高,不善于记笔记,有的代表经常外出或长期在外,等等。因此,我们不能对其有过高要求,在代表联络室活动开展时要因地制宜,不拘泥于形式的限制,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

    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法律的规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它不仅是代表的一种工作作风,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代表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因此,作为镇人大主席团来说,要努力探索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镇人大代表联络室的作用,使人大代表能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职,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更好地发挥直接联系人民群众的独特优势,真正成为代表联系群众桥梁和纽带。

 
设为收藏】【打印本文】【返回顶部】【关闭窗口
Copyrigh © 2005-2018 Standing Committee of Wenling People's Cong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温岭市太平街道人民东路258号   邮箱:wlrd@wlrd.gov.cn   
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浙ICP备09009166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465号